中醫(yī)中藥百科網【官網】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您的位置:首頁 >  動物類中藥

蛤蚧

  • 中醫(yī)中藥百科網 417231.com
  • 發(fā)布時間:2021-06-01 14:10:14
  • 來源:中醫(yī)中藥百科網

蛤蚧

                    蛤蚧

【中藥名】蛤蚧 gejie

【別名】大壁虎、蚧蛇、蛤解、蛤蟹、仙蟾。

【英文名】Gecko。

【藥用部位】壁虎科動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除去內臟的全體。

【動物形態(tài)】體長約30厘米。體背腹略扁。皮膚粗糙,被粒狀細鱗,鱗間分布有大的疣狀顆粒。頭大,扁三角形,吻端圓凸;耳孔橢圓形。眼大,突出,瞳孔縱置??趦扔性S多小齒。通身被覆細小粒鱗;四肢指、趾膨大,呈扁平狀,指趾底部有許多皺褶。雄性肛前窩20余個,尾基部較粗,肛后囊孔明顯。軀干及四肢背面磚灰色,密布橘黃色及藍色斑點;尾部有深淺相間環(huán)紋,腹面白色而有粉紅色斑。

【產地分布】棲息于懸?guī)r石壁洞縫中、樹洞中。分布于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捕捉。捕后殺死,除去內臟,拭凈,用竹片撐開,使全體扁平順直,低溫干燥。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禁止濫捕。

【藥材性狀】全體扁片狀,頭及軀干部長9~18厘米。頭稍扁,略三角形,兩眼多凹陷成窟窿,無眼瞼,口中無大牙。背部銀灰色或灰黑色,散有黃白色或綠色斑點。四足均具五趾,除第1趾外,其余均具爪,趾底面具吸盤。尾細長扁圓形,有6~7個不甚明顯的銀灰色環(huán)帶。全身密被類圓形微有光澤的細鱗。氣腥,味微咸。

【性味歸經】性平,味咸。歸肺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補肺益腎、納氣定喘、助阻益精。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陽藥。

【臨床應用】用量3~6克,多入丸、散或酒劑。用治虛喘氣促、勞嗽咳血、陽痿遺精。

【藥理研究】蛤蚧具有免疫增強作用;還具有抗炎、抗衰老、抗過敏、抗應激、降血糖及解痙平喘等作用。

【化學成分】蛤蚧含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組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18種氨基酸,溶血磷脂酰膽堿、神經鞘磷脂、磷脂酰膽堿等磷脂類,多種脂肪酸和鋇、磷、鎂等多種無機元素和肌肽、膽堿、肉堿、鳥嘌呤、蛋白質、脂肪等。有雄性激素樣作用;對小鼠受低溫、高溫、缺氧等應激刺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使用禁忌】外感風寒喘嗽及陽虛火旺者禁服。

【配伍藥方】 ①治虛勞咳嗽及肺壅上氣:蛤蚧(頭尾全者,涂酥炙黃)1對,貝母(煨微黃)30克,紫菀(去苗土)30克,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30克,鱉甲(涂醋,炙令黃)60克,皂莢仁(炒令焦黃)30克,桑根白皮(銼)30克。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棗湯下20丸,日三四服。忌莧菜。(《圣惠方》蛤蚧丸)

②治肺痿咳嗽:蛤蚧(新好者,用湯洗十遍,慢火內炙令香,研細末)1對,人參、茯苓、知母、貝母(去心,煨過湯洗)、桑白皮各60克,甘草(炙)150克,大杏仁(湯洗,去皮、尖,爛煮令香,取出研)180克。上八味同為細末,入杏仁拌勻。每服1.5克,入生姜二片,酥少許,水八分,沸熱服;如以湯點,頻服亦妙。(《博濟方》蛤蚧散)

③治久嗽不愈,肺間積虛熱,久則成瘡,故嗽出膿血,曉夕不止,喉中氣塞,胸膈噎痛:蛤蚧、阿膠、牛犀角、鹿角膠、羚羊角各30克,除膠外,皆為屑,次入膠,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銀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濾去滓。臨臥微溫,細細呷。其滓,候服盡,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本草衍義》)

④治產后喘,氣血兩脫:人參60克,熟地黃60克,麥冬9克,肉桂3克,蘇子2克,蛤蚧6克,半夏0.9克,水煎服。(《辨證錄》蛤蚧救喘丹)


更多古今名醫(y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

更多古今名醫(y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

更多焦點熱文

刺猬皮

刺猬皮 【中藥名】刺猬皮 ciweipi【別名】猬皮、仙人衣。..[詳細]

健康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