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中藥百科網(wǎng)【官網(wǎng)】
菟絲子
菟絲子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菟絲子的功效有肝脾腎固精、明目止瀉等,菟絲子分二種。
菟絲子分小粒菟絲子和大粒菟絲子兩種,藥用以小粒者為主。
1、小粒菟絲子
來源:為旋花科一年生纏繞寄生草本植物菟絲子或歐洲菟絲子的干燥成熟種子。多寄生于草本植物上,以菊科、豆科植物上為多。均為野生。
產(chǎn)地:全國大部地區(qū)均有生產(chǎn)。
性狀鑒別:種子類圓形或卵圓形,直徑1~1.5毫米,表面灰棕色可灰黃色,用放大鏡觀察,表面具細(xì)密的小點,一端有淡色圓點,其中央有線形種臍。質(zhì)堅硬,不易破碎,強壓之不碎而被壓
扁。種皮剝光后,胚乳膜質(zhì)套狀。沸水煮之易破碎,露出白色卷旋形的種仁,氣無,味淡。
2、大粒菟絲子
來源:為旋花科一年生纏繞寄生草本植物大菟絲子及云南菟絲子(展瓣菟絲子)的干燥成熟種子。多寄生于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上。均為野生。
產(chǎn)地:全國大部地區(qū)均有生產(chǎn)。
性狀鑒別:形狀與上種相似,但粒較大,徑長約3~5毫米,用放大鏡觀察,表面有不整齊的短線狀斑紋。種皮剝?nèi)ズ笈卟怀商谞?。以水浸泡后成膠狀。氣無,味微澀。以顆粒飽滿,灰黃色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菟絲子脂甙、淀粉酶和維生素A類物質(zhì)。
菟絲子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補腎益精、明目、止瀉、固胎。
炮制:生用或鹽水炒用。
性味:甘,溫。
歸經(jīng):入脾、肝、腎經(jīng)。
功能:補肝脾腎,固精縮尿,明目止瀉。
主治:腰膝酸痛,滑精,小便不禁,目暗不明,脾腎虛瀉等癥。
臨床應(yīng)用:
1、治腎虛體弱,包括陰虛陽虛,但較常用于補腎陽。菟絲子平補而不峻猛,配其他助陽藥如補骨脂、杜仲、鹿茸等治遺精、早泄、腰酸背痛、小便頻數(shù)等腎陽虛證,仍有較好效果,方如菟絲子丸。此外,慢性腎炎而有腎虛腰痛者,在治療方劑內(nèi)可加菟絲子配狗脊。至于治療腎陰虛,則配熟地、山茱萸肉等。
2、治脾腎皆虛,表現(xiàn)有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或泄瀉,用菟絲子取其有止瀉作用,常配蓮子、淮山藥、茯苓、黨參等。慢性腎炎屬脾腎皆虛者,常用菟絲子配覆盆子、狗脊、黨參、黃芪、何首烏、黃精、車前草、旱蓮草、炙甘草等。
3、治腎虛胎動、先兆流產(chǎn),取其有一定的補腎而安胎的作用,常配川續(xù)斷、桑寄生、杜仲等。治腎虛型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量少,經(jīng)期提前或推后,則用菟絲子、益母草加八珍湯。
4、用于眼科,主要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視蒙、眼花,配車前子、杞子、女貞子、桑椹子等,也可配腎氣丸。
使用注意:菟絲子藥性較平和,較常與平補藥合用;虛寒病者服后覺大便通暢,但血虛火熱者服之反易致便秘。
用量:6~18g。
處方舉例:菟絲子丸:菟絲子、五味子、細(xì)辛、澤瀉各30g,茺蔚子(益母草的成熟種子)、熟地各60g,淮山藥45g,為丸,每服6g。
注:
1、全國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用小粒菟絲子,有些地區(qū)也同時使用大粒菟絲子,各隨地習(xí)。
2、各地尚有將菟絲子用黃酒拌勻,煮至開花,再兌入面粉攪勻、攤開、切成小餅、曬干,稱“菟絲餅”作飲片者。
西安附兒中醫(yī)醫(yī)院“兒童發(fā)育行為疾病&生長發(fā)育疾病名醫(yī)..[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