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中藥百科網【官網】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藥方劑

少腹逐瘀湯

  • 中醫(yī)中藥百科網 417231.com
  • 發(fā)布時間:2021-08-11 17:32:08
  • 來源:中醫(yī)中藥百科網

【方劑名】少腹逐瘀湯,出自清·《醫(yī)林改錯》。

【組成】小茴香七粒,干姜二分(0.6克),延胡索、官桂、沒藥、川芎各一錢(各3克),炒赤芍、五靈脂各二錢(各6克),蒲黃、當歸各三錢(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溫經祛瘀,消積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積塊疼痛,或有積塊不疼痛,或疼痛而無積塊,或少腹脹滿,或經期腰酸少腹脹,或月經不調,其色紫黑,或有瘀塊,或崩漏兼白帶,少腹疼痛等。

【臨床醫(yī)案】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慢性盆腔炎、原發(fā)性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子宮肌瘤等病癥。

1.慢性盆腔炎:少腹逐瘀湯加減治療126例慢性盆腔炎,10日為1個療程,經過2~3個療程的治療,以臨床表現為療效評價指標。結果:治愈105例,顯效18例,好轉17例,無效10例,治愈率70%,總有效率93.3%。(《中外醫(yī)療》2010年第2期)

2.原發(fā)性痛經:本方治療組原發(fā)性痛經治療組66例,對照組33例口服吲哚美辛腸溶片等,連續(xù)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以臨床表現為療效評價指標。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6.97%,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陜西中醫(yī)》2008年第7期)

3.子宮內膜異位癥:以少腹逐瘀湯為主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56例,3個月為1個療程,以臨床表現為療效評價指標。結果:痊愈10例,顯效23例,有效12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80.4%。(《陜西中醫(yī)》2006年第6期)

4.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76例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在進行輸卵管通液術的同時給予本方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1~6個月,以臨床表現為療效評價指標。結果:治愈50例,治愈率為65.8%,總有效率達92.1%。(《陜西中醫(yī)》2008年第7期)

5.子宮肌瘤:以本方直腸灌注治療子宮腺肌癥患者32例,3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1~3個療程。以臨床表現為療效評價指標。結果:痊愈10例,占31.25%,好轉18例,占56.25%,無效4例,占12.5%,總有效率為87.5%。(《中醫(yī)雜志》2003年第1期)

【方解】少腹逐瘀湯取《金匱要略》溫經湯之意,合失笑散化裁而成。方用小茴香、干姜、官桂溫經散寒、通達下焦;延胡索、沒藥利氣散瘀,消腫止痛;失笑散(蒲黃、靈脂)活血通瘀,散結止痛,其中蒲黃生用,重在活血祛瘀,靈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損胃氣;當歸、川芎乃陰中之陽藥,血中之氣藥,配合赤芍用于活血行氣,散滯調經。全方氣血兼顧,溫通兼行。歷經數代醫(yī)家驗用,具有活血祛瘀、溫經止痛的作用,被譽為“調經種子第一方”。

本方臨床應用廣泛,還可以治療先兆流產、崩漏、帶下、腸粘連、腸套疊、卵巢囊腫、老年前列腺增生等。

【現代研究】少腹逐瘀湯能調節(jié)腸蠕動,促進腸道氣體排出;有較明顯的鎮(zhèn)靜、解痙、止痛功效,尤能抑制紅細胞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溶解血栓,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環(huán)及血液的理化性質,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炎性病灶的消退及增生性病變的軟化和吸收。

【方歌】少腹逐瘀小薔香,芎歸桂花與干姜,延胡靈脂蒲黃沒,祛寒化瘀效力強。

更多古今名醫(y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

更多古今名醫(y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

健康養(yǎng)生